研究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 欧亚观察

大国外交、亚欧动态与边疆安全 | 第七十期

发布时间:2025-06-03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
  

01 大国外交

李强会见科威特王储萨巴赫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6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吉隆坡出席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期间会见海合会轮值主席国科威特王储萨巴赫。

李强表示,中国和科威特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关系始终稳健前行。特别是近些年,在习近平主席和米沙勒埃米尔的战略引领下,双边关系快速发展,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方愿同科方一道继续努力,巩固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走深走实。

李强指出,中科经济互补性强,两国合作前景广阔。中方愿同科方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对接,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加快推进重大合作项目建设,深化能源、投资、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开辟更多共赢新空间,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彼此成就。双方要加强教育、旅游等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推动两国友好更加深入人心。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中方愿同科方加强在联合国、中国-海合会、上合组织、亚信会议等多边平台沟通协调,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和谐稳定、发展繁荣。

萨巴赫表示,科中传统友谊深厚。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科中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科方感谢中方支持科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方在涉及自身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科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同中方共同努力,积极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海合会同中国合作,密切地区和多边事务沟通协调,推动两国关系迈向更高水平。(来源:外交部)


李强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6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吉隆坡会展中心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李强表示,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双方一致同意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规划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方向。中方愿同马方一道,把这一历史性访问的重要成果落到实处,坚持互尊互信、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共同开启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马方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加强战略沟通,筑牢中马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互信基础。双方要不断扩大贸易、投资等合作规模,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促进产供链、价值链等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两国双园”、东海岸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强中马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增长引擎。中方愿同马方实施好互免签证协定,深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人文交流合作,拉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民众情感纽带。双方还要办好“儒伊文明对话”等活动,共同打造两国乃至地区文明交流平台。

李强表示,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应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和真正的多边主义。此次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的举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马方是东盟轮值主席国和三方峰会的主办国,中方愿同马方密切合作,以此次峰会为契机,推动三方开展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打造全球合作发展典范,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

安瓦尔表示,中国是马来西亚的好邻居和好伙伴。习近平主席上个月对马来西亚进行的历史性访问非常成功。马方愿同中方携手努力,全力落实访问重要成果,持续扩大贸易投资合作,做大做强“两国双园”、东海岸铁路等重点项目,拓展新能源、金融、资源、人工智能、民生等领域合作。马方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支持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愿同中方一道,推动首次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取得丰硕成果。(来源:外交部)


李强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吉隆坡出席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期间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

李强表示,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对柬埔寨进行历史性访问,同首相先生共同宣布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中柬关系再次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列,两国铁杆友谊进一步深化。中方愿同柬方一道,以落实习近平主席访问成果为主线,密切高层往来,深化政治互信,发挥中柬政府间协调委员会机制作用,扎实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以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携手促进两国经济发展,维护好双方的共同利益。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柬方加快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柬埔寨“五角战略”对接,加快落实“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合作规划,培育更多合作新亮点和增长极。中方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柬投资,愿同柬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规模。近期双方共同打击跨境犯罪取得积极成效,希望采取更有力、更有效措施,维护两国人民安全。当前国际形势动荡加剧、乱象增多,中方愿同柬方等地区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强权政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产供链稳定畅通,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洪玛奈表示,习近平主席上个月成功访问柬埔寨,成为两国铁杆友谊新的里程碑。柬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方在台湾、涉港、涉疆、涉藏等关乎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的正当立场,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柬方愿同中方携手落实习近平主席访柬成果,保持高层交往,发挥好各类对话机制作用,促进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柬方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期待同中方进一步加强多边协作,坚持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来源:外交部)


李强会见越南总理范明政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吉隆坡出席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期间会见越南总理范明政。

李强表示,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对越南国事访问取得圆满成功。双方一致同意,按照“六个更”总体目标,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中方愿同越方共同落实访问成果,保持高层往来,深化政治互信,加强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当前国际局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方将坚持开放发展,愿同越方加强沟通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全球经贸秩序,维护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利益。

范明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上个月对越南成功进行国事访问。越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积极落实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密切高层交往,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越方祝贺首次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成功举行,愿同中方一道,推动三方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当前国际形势充满挑战,越方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坚定维护正当权益。(来源:外交部)


李强出席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吉隆坡出席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会议以“共创机遇 共享繁荣”为主题。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海合会轮值主席国科威特王储萨巴赫以及东盟、海合会国家领导人出席。

李强表示,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们建立起三方峰会这样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堪称地区经济合作的一大创举。三方通过更为紧密的联接和合作,能够造就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圈和增长极,对于各自经济繁荣和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强强调,各方应当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不断丰富三方合作内涵,努力打造当今时代全球合作发展的典范。一是打造跨区域开放的典范。把三方构建成一个资源、技术、人才等更加高效流通,贸易、投资等更加自由便利的共享大市场。二是打造跨发展阶段合作的典范。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深化三方发展战略对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密切产业协作。三是打造跨文明融合的典范。推进三方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进一步夯实互信基础,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凝聚更多和平发展的共识和力量。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东盟、海合会加强三方伙伴关系,商讨制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市场规则等对接联通,拓展能源、农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和民心相通。中方愿给予东盟、海合会国家更多签证便利。放眼全球,三方要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内沟通和协调,捍卫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与会领导人高度评价三方加强合作对促进各自发展和地区和平繁荣的重要作用,表示峰会开辟了三方共迎挑战、共谋发展新篇章,愿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加强互联互通、经贸、产供链、农业、能源、金融、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加强文明互鉴,密切多边协作,促进三方一体化建设,更好实现强劲、包容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

会议通过《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来源:外交部)

02 亚欧动态

各执一词 加沙停火方案陷“罗生门”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26日否认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经接受其提出的加沙地带停火方案。此前,多家媒体报道,哈马斯方面已同意威特科夫提出的停火方案。按照以色列官员的说法,哈马斯同意的停火方案不是威特科夫提出的方案。

眼下,各方围绕停火方案说法不一,而以色列则持续推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威特科夫:哈马斯未同意停火方案

据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报道,威特科夫26日说,他对哈马斯尚未接受他提出的停火方案感到“失望”。

威特科夫当天还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这项方案已经摆在桌面上,哈马斯应该接受。按照该方案,哈马斯将把一半还活着的被扣押人员以及半数遗体交给以色列,双方将开启实质性谈判以寻求实现永久性停火。他将主持谈判。

威特科夫还表示,以色列将会同意上述方案。

哈马斯同意了另一份方案?

此前,一名要求匿名的哈马斯官员告诉新华社记者,哈马斯已同意威特科夫提出的加沙地带停火方案。这名官员说,美方提出的停火方案包括释放10名还活着的以方被扣押人员,以换取60天临时停火,并为各方讨论加沙地带永久停火的前景提供条件。哈马斯官方尚未证实该说法。

据路透社报道,一名巴勒斯坦官员称,哈马斯方面从调解方那里收到一份加沙停火方案,内容包括:哈马斯释放10名还活着的以方被扣押人员以换取70天临时停火,以色列方面大规模释放巴勒斯坦囚犯。一名以色列官员说,这一方案并非威特科夫提出的方案,以色列政府不会接受这一方案。

以色列:将终结哈马斯统治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26日晚发布的视频声明中表示,争取被扣押人员获释是以方的“首要任务”,希望当日或次日能宣布一项有关被扣押人员获释的新协议。

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25日视察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前线时表示,以军正按既定计划推进行动。他强调,“这不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以方将动用一切手段使被扣押人员获释,击败哈马斯并终结其统治。

以色列《国土报》25日援引以军知情人士的话报道,以军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控制加沙地带75%的面积,并将加沙地带约200万巴勒斯坦平民集中迁移至该地三个区域。

调和立场难度大

一些地区专家指出,目前哈马斯和以色列的立场很难调和,双方要想在谈判中达成有建设性的成果,面临很大困难。

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副教授史蒂文·赖特认为,哈马斯不仅要求结束敌对行动,还主张以色列全面撤军并提供人道援助,实际上寻求的是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而以色列则将停火的前提设定为被扣押人员获释以及哈马斯军事能力的彻底解除,同时保留进一步施加军事压力的灵活性。

近期,以色列持续轰炸加沙地带,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赖特认为,在谈判过程中升级军事行动削弱了和平努力的公信力。此外,将人道援助工具化甚至当作谈判筹码,实际上是在否定和平谈判的合法性,进一步破坏了建立互信的可能。

分析人士还指出,在加沙问题上,美以两国战略目标的分歧是谈判久拖不决的主因:美国希望通过施压推动哈马斯释放被扣押人员以换取停火窗口,避免冲突蔓延损害自身地区利益;以色列则倾向于通过军事手段压制哈马斯、削弱其地区影响力,坚持“彻底胜利”。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萨米尔·因比塔维说,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将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置于当地民众的意愿之上。虽然特朗普政府声称寻求和平与稳定,但其政策很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不稳定。(来源:新华网)


伊朗外交部:伊朗在铀浓缩权利上不会妥协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27日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日前表示,伊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铀浓缩权利。

据报道,巴加埃26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说,如果美国的目的是确保伊朗核计划不会武器化,那伊美会谈达成一致就很简单。但如果美国的意图是剥夺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那么会谈“会很成问题,可能会严重危及整个谈判进程”。他重申,伊朗核计划完全是和平性质的,伊方也致力于保持这一性质。

巴加埃说,迄今为止伊美会谈仍在继续,这一事实意味着双方达成了一定程度的谅解。谈及外部威胁和压力,巴加埃强调,伊朗不会屈服于任何形式的欺凌,并将果断回应以捍卫国家安全。(来源:新华网)


法媒:法国斥资17亿美元改造空军基地,以部署携带核武器的“阵风”战机

据法新社5月29日报道,法国已开始斥资17亿美元对该国主要空军基地之一——吕克瑟伊空军基地——进行现代化改造,以部署携带核武器的“阵风”战机。报道称,这一迹象表明欧洲安全局势的“紧张情绪”日益加剧。

法新社介绍称,这项改造工作将耗时十年,但从2035年起,吕克瑟伊空军基地的面积将扩大到现在的两倍。吕克瑟伊空军基地将成为法国第4个、也是最现代化的核武器储存基地。

报道补充说,吕克瑟伊空军基地将于2029年至2032年间关闭,以进行关键工程建设,并迎接首架“阵风”战机抵达改造后的新基地。由于“阵风”战机需配备两名机组人员,该基地飞行员数量将是现在的4倍。此外,该基地目前有300名技术人员,到改造后的新基地全面投入使用时,技术人员数量将增加到1000名。

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地时间3月18日宣布,法国将对吕克瑟伊空军基地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使其能够部署核武器。“吕克瑟伊空军基地即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升级,并重新在法国的核威慑体系中发挥完整作用。”马克龙还表示,该基地将需要“大规模投资”以部署两支能够携带核武器的“阵风”战机中队。(来源:新华网)


以总理:哈马斯拒绝停火方案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办公室5月31日晚发表声明说,尽管以色列已同意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仍然坚持拒绝。

声明说,正如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所说的那样,“哈马斯的回应完全不可接受,是倒退”。

声明说,以色列将继续努力促使以色列被扣押人员获释,并击败哈马斯。

哈马斯5月31日发表声明说,哈马斯当天向加沙地带停火谈判斡旋方提交了对威特科夫最新提议的回应。根据正在讨论中的提议,哈马斯将释放10名活着的以方被扣押人员并移交18具以方被扣押人员遗体,以换取商定数量的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与此同时,哈马斯要求实现加沙地带永久停火,以色列从加沙地带全面撤军,并确保向加沙地带居民提供援助。

美国白宫官员5月29日说,以色列已接受美国提出的一项60天加沙地带临时停火方案。哈马斯高级官员巴西姆·纳伊姆同日发表声明说,哈马斯已收到以色列对威特科夫提议的回应。从本质上看,该回应意味着以方延续占领,并继续其杀戮和饥饿政策。以方回应没有考虑加沙人民的任何要求,其中最重要的要求是停止战争和饥荒。(来源:新华网)


选举临近韩国前总统们发声 为候选人“站台”都说些什么

6月3日,韩国将正式迎来新一届总统选举。近日,韩国前总统尹锡悦、文在寅、朴槿惠、李明博等在公众场合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各自阵营候选人的支持。

尹锡悦:执政党不领情反对党抓“辫子”

据韩联社报道,尹锡悦5月31日表态支持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金文洙。尹锡悦呼吁,“支持候选人金文洙”“我们就能守护国家的自由和未来”。

尹锡悦上月宣布退出国民力量党。对于尹锡悦此番公开站台,国民力量党方面表示,“前总统不应该接近国民力量党”。韩联社对此评论道,“国民力量党似乎担心前总统尹锡悦的言论可能会对温和派的选票产生负面影响”。

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5月31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希望国民看清金文洙本质上是尹锡悦的化身”“金文洙当选将意味着尹锡悦的回归”。

新改革党总统候选人李俊锡则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如果金文洙不明确拒绝前总统尹锡悦的支持,那么‘尹锡悦等于金文洙等于国民力量党’”。

文在寅:提醒选民为何选举同李在明共进午餐

5月29日上午,文在寅在庆尚南道一处提前投票站进行了投票。文在寅在投票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国民能够记住提前举行总统选举的原因”,并强调“这是一场将对尹锡悦政府国政整体失败和内乱进行评判的选举”“必须以压倒性的审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追责”。

5月23日,民调支持率一路领先的李在明在庆尚南道同文在寅会面。当天上午,李在明在祭拜卢武铉前总统后,与卢武铉夫人权良淑、文在寅夫妇共进午餐。

韩国媒体分析称,李在明的举动试图扩大与党内亲卢武铉和亲文在寅人士的接触,尽可能巩固自己的支持基础。

朴槿惠力挺金文洙金文洙:要为她恢复名誉

据韩联社报道,5月31日,朴槿惠访问大邱市西门市场,与市民互动。朴槿惠表示:“前几天,金文洙候选人在大邱东城路竞选时,听说那里很多人都想见我。我非常感动……所以今天就来了。”

据《朝鲜日报》报道,朴槿惠5月24日同金文洙见面时说:“请不要纠结于过去,团结一致,一定能赢得选举。”

金文洙24日在前往参访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出生地时表示“必须恢复(其女儿)朴槿惠的名誉”,以告慰朴正熙。

李明博拥抱金文洙建议当选后尽快见特朗普

据媒体报道,李明博5月27日与金文洙在一家酒店共进午餐。李明博见到金文洙时拥抱了他。

李明博赞扬金文洙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劳动者和企业经营的困难”“希望他能成为一名治理国家的好总统”。

据报道,李明博就企业经营、韩美关系等问题提出建议,表达了对韩美关系的担忧,建议金文洙“一旦当选总统,尽快前往美国与特朗普总统会面”。

逾1500万名选民提前投票 李在明民调领先

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5月30日说,韩国全国逾1500万名选民参与了本届总统选举“事前投票”,投票率为34.74%,是2014年设立该投票制度以来的第二高值。民调机构“真实计量器”28日发布的选前最后一次民调结果显示,李在明以49.2%的支持率领跑,金文洙获得36.8%的支持率,李俊锡支持率为10.3%。舆论普遍关注李在明能否取得一场压倒性胜利,如果赢得过半数选民支持,将有助于新政府稳定施政。(来源:新华网)


03 乌克兰局势

德总理默茨:德国将继续并扩大对乌军事支持

德国总理默茨当地时间28日与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柏林联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德国将继续并进一步扩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

默茨表示,德国将支持乌克兰购置远程武器,双方还希望推动联合生产。为此,两国国防部长下午会签署一份“意向声明”。不过,他并未透露具体武器系统的细节,也未就乌克兰此前提出的请求德国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表态。

默茨表示,他们在记者会后将与德国企业代表会谈,以探讨合作机会。此前,泽连斯基曾表示,乌克兰希望借助欧洲伙伴扩大其武器生产能力。

默茨还排除了通过“北溪-2”管道从俄罗斯输送天然气的可能性。他表示,德国政府将尽全力确保“北溪-2”不会重新启用。鉴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大规模攻击,德国将进一步向俄罗斯施加压力。

此外,默茨透露,德国和乌克兰政府计划今年共同举行政府磋商。他表示,战争使两国社会和政府关系更加紧密,联邦政府部长们目前正与乌克兰同行密切合作。“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

随后,德国国防部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约50亿欧元的额外军事援助,资金来自联邦议院已批准的预算。(来源:中新网)


外媒:乌称已向俄递交停火文件 敦促俄方尽快提交“备忘录”

据乌克兰媒体当地时间28日报道,乌克兰国防部部长乌梅罗夫表示,乌方已向俄方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递交了一份“反映乌克兰立场”的停火文件。

据报道,乌梅罗夫表示,“俄罗斯终于宣布他们已经敲定了‘备忘录’。然而,他们却在拖延文件的移交。”

他强调,俄方已经收到了乌方的文件,并补充说,按照流程,俄罗斯还有四天时间将文件提交给乌克兰处理。

乌梅罗夫称,“乌方已明确准备好全面无条件停火,并积极开展进一步的外交工作。乌方并不反对与俄罗斯举行会晤,但期待俄方能够尽快拿出一份 ‘备忘录’,确保后续会晤具有实质内容,真正为推动冲突结束发挥作用。”

报道提到,28日早些时候,梅金斯基表示,当日他与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通电话。就交换调解冲突备忘录事宜,俄方近日已向乌方提出了具体时间和地点,乌方表示将讨论俄方提供的信息。

梅金斯基还称,俄方愿就未来实现停火一揽子协议中的每一点开启具体和实质性的讨论,目前正在等待乌方的回复。(来源:中新网)


乌克兰和土耳其领导人通话讨论新一轮俄乌谈判问题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30日晚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他当天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电话,讨论了乌克兰和俄罗斯可能在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举行新一轮谈判的问题。

泽连斯基对埃尔多安和土耳其支持乌领土完整和主权方面的原则立场表示感谢。他说,交换被俘人员是乌俄首轮伊斯坦布尔谈判取得的“重要但不幸也是唯一”的成果。为进一步迈向和平,俄乌必须停火。

泽连斯基说,他与埃尔多安就乌俄可能在伊斯坦布尔举行新一轮谈判及乌方出席条件进行了讨论。他表示,新一轮谈判不能也不应毫无进展。

此外,双方还讨论了举行乌克兰、俄罗斯、土耳其、美国四国领导人会谈的可能性。

泽连斯基当晚还发表视频讲话说,乌、土两国目前均未掌握俄方有关停火的备忘录相关信息,俄方出于“某些原因”隐藏了该文件。他称有必要对俄方进行新的施压。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8日说,俄乌恢复直接谈判后的第二轮谈判将于6月2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俄代表团已准备好在谈判期间向乌代表团递交有关备忘录并作出必要说明。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当晚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乌方已向俄方递交有关乌方停火立场的文件,但俄方未按照约定向乌方递交有关俄方停火立场的备忘录。他指责俄方“拖延”递交这一文件。

俄罗斯与乌克兰代表团本月16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直接谈判,这是乌克兰危机升级三年多来俄乌双方首次面对面会谈。双方就互换1000名战俘达成共识,同时“原则上”愿意继续接触和谈判。俄罗斯总统普京19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双方商定俄方将提议并准备与乌方就未来可能达成的和平协议研究起草一份备忘录。(来源:新华网)


俄接连发生桥梁坍塌事件 俄侦查委员会称爆炸破坏所致

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1日表示,根据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指示,有关布良斯克州和库尔斯克州发生桥梁坍塌并导致列车脱轨事件已作为刑事案件移交该委员会的中央侦查部门。

俄联邦侦查委员会表示,5月31日22时50分,布良斯克州维戈尼奇—皮尔希诺铁路段发生爆炸,导致公路桥梁结构坍塌,桥梁碎块砸中一列从桥下驶过的旅客列车,造成人员伤亡。6月1日凌晨3时左右,库尔斯克州热列兹诺戈尔斯克区的一座铁路桥梁也被炸毁,导致一列经过的货运列车部分车厢坠落公路,造成列车司机及其两名助手受伤。

目前,俄联邦侦查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正在事发现场开展紧急调查行动,以查明事件的全部情况。

布良斯克州州长博戈马兹1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5月31日凌晨,从克里莫夫开往莫斯科的86次旅客列车在布良斯克州维戈尼奇区发生脱轨。事件原因是桥梁发生爆炸所致。列车在经过公路桥时,因爆炸导致桥梁结构坍塌,并压到列车。事故造成7人死亡,66人受伤,伤者中包括3名儿童。受伤乘客均已被迅速送往医疗机构接受救治。据紧急部门透露,桥梁碎块击中了列车车头和前两节车厢。据初步估计,事件发生时桥上有三辆汽车。俄紧急情况部消息说,当地紧急情况部门投入了约180名专业人员及60台救援设备参与事故处理工作。俄罗斯铁路公司也调整了部分列车运行路线。

库尔斯克州代理州长欣施泰因1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当天凌晨,位于该州热列兹诺戈尔斯克区特罗斯纳—卡利诺夫卡公路48公里处发生货运列车行驶过程中桥梁坍塌事件。部分列车车厢脱轨坠落在桥下公路。桥下公路已封闭,并安排车辆绕行。据初步消息,货运列车一名司机腿部受伤。欣施泰因表示,桥梁坍塌原因尚待查明,所有相关部门均在现场处置,事态已得到控制。

库尔斯克州、布良斯克州均位于俄罗斯西部,与乌克兰接壤。(来源:中新网)


乌方透露对俄实施特别行动 摧毁41架俄战略轰炸机

乌克兰安全局内部人士消息称,乌克兰代号“蛛网”的特别行动历时18个月的策划和实施,成功摧毁41架俄军战略轰炸机。此次行动由泽连斯基亲自协调,安全局局长马柳克率队直接实施。

知情人士透露,该行动在后勤保障方面极具挑战性:先通过秘密渠道向俄境内输送FPV无人机,后转运移动木制伪装装置。在俄境内,无人机被隐藏于卡车装载的木质结构顶棚下,待命期间保持静默,最终通过远程激活实施打击。

据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克兰安全局消息称所有参与行动人员均已安全返回乌克兰,俄方所谓“破坏分子落网”之说纯属信息操纵。此外,乌克兰媒体还报道说,乌克兰安全局已成功袭击了摩尔曼斯克州、伊尔库茨克州、伊万诺沃州、梁赞州和莫斯科州的五座俄军军用机场。目前俄官方仅确认伊尔库茨克州机场遭袭击。

俄方目前对乌方透露的这次特别行动暂无回应。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军事基地首次遭袭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州长科布泽夫6月1日表示,乌克兰方面对斯列德尼镇军事基地发动了无人机袭击,这是首次有西伯利亚地区的军事基地遭无人机袭击。此外还有无人机投弹击中了新马利廷斯克的一栋旧建筑。无人机确切数量尚在统计中。应急部门和强力机构已赶赴现场并成立应急指挥部。(来源:央视网)

04 中国边疆

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3000列

5月26日17时,一列满载汽车配件、家用电器和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鸣笛启程,从阿拉山口站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标志着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3000列。

阿拉山口站不断优化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实行精准调度指挥,根据每日班列到发情况,高效编制日班计划,充分盘活站场线路资源,紧盯票据译制审核、调车计划传达、货物卸车装车等作业,畅通班列通关组织流程,实现各生产环节的有序衔接,提高宽、准轨列车周转率,确保车流顺畅高效,促进运输组织效率及口岸通关能力的提升。

“我们落实‘班列优先接发、集中到达品类优先换装、整列整钩优先调车’的‘三优先’原则,全天候为中欧班列高效运行搭建‘绿色通道’。今年以来,车站中欧班列日均通行量达21列以上,单日最高达30列。”阿拉山口站运转车间调车区长杨鹏告诉记者。

阿拉山口海关设立了中欧(中亚)班列专门窗口,安排专人进行业务指导,提供预约通关、舱单归并等便利化通关措施,助力班列在口岸高效通行。深化与属地海关“点对点”联系配合机制,动态掌握班列通行动态,及时处置异常情况,做好班列货物的全流程监管。强化关铁企三方协调联动,高效对接班列通关各环节信息,做好货物换装、解编调动等资源调配,进一步提升班列通行效率。

“自中欧班列回程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依托关企座谈、微信群、政务公开平台等多元化渠道,开展全方位政策宣传,着力提升企业对政策的知悉和享惠程度。同时,针对企业在办理回程运费扣减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开展‘一对一’精准辅导,持续提升班列的竞争力与通关便利化水平。今年1至4月份,累计为企业解决班列通关方面问题48条。”阿拉山口海关综合业务一科副科长王敏说。

新疆铁路部门围绕新疆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落实“重联合、强营销,重配套、提效率”的发展要求,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口岸及后方通道扩能改造,补强口岸基础设施能力,持续提升口岸运输保障能力。

同时,新疆铁路部门深入开展挖潜提效,落实中哈铁路分层分级对话制度,及时协商解决口岸运输制约问题,畅通口岸运输组织;深化与海关、边检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快推进“数字口岸”“无纸化通关”系统项目和铁路快通等业务,推动全国首创“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模式落地新疆。

截至目前,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线路达123条,覆盖德国、波兰等21个国家,运载货物品类包括新能源汽车、机械配件、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200余种。(来源:经济日报)


整理:陈雨佳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01月25日。研究院旨在研究新时代亚欧地区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亚欧研究学科建设,打造全国及全球欧亚-亚欧研究学术共同体,构建跨学科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积极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做出应有贡献。研究院挂靠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现任执行院长为许勤华教授。